■ 金融觀察
  通過行業協會自律管理和市場篩選,完全可以保證專業人員具備較高的專業水平,然而這一類資格證卻是人為添加不必要的阻力。這在導致資格門檻高的同時,也拉高了行業整體的成本。
  國務院日前決定取消67項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。其中備受關註的是被稱為“最值錢證書”的保薦代表人資格。
  保薦代表人即企業上市的推薦人,一家企業要想上市必須要有保薦代表人的推薦。保薦代表人的主要職責是將符合條件的企業推薦上市,並對申請人適合上市、上市文件的準確完整以及董事知悉自身責任義務等負有保證責任。
  一提到保薦代表人資格證,“高大上”是業界浮現的第一個詞彙。投行從業人員對保薦代表人資格更是“垂涎三尺”。無數從業者為一張保薦代表人資格證書,秉燭夜讀,掉光了頭髮,能獲得保薦代表人資格證書幾乎是“範進中舉”式的大喜事。
  保薦代表人之所以如此受看重,主要由於其極高門檻以及高準入帶來的高含金量。
  由於審查嚴苛,每年能夠通過資格證考試的人屈指可數,其身價自然也水漲船高。許多投行不惜以高薪、高福利、高提成來留住保薦代表人,而一旦取得保薦代表人資格證書,有傳聞簽一個名字上百萬,每年只要參與幾個IPO投行業務就能輕鬆獲得高薪。其嚴進寬出式的不對等不斷拉高IPO的成本,而保薦代表人持續稀缺也降低了IPO的效率。
  這類高準入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保薦代表人的能力,但實際上也是人為抬高了行業的門檻。其實,通過行業協會自律管理和市場篩選,完全可以保證專業人員具備較高的專業能力和水平,然而這一類資格證卻是人為添加不必要的阻力。這在導致行業門檻高的同時,也拉高了行業整體的成本。如此脫離正常市場價值人為設置門檻的“資格證書”是行政力量扭曲人才市場的畸形表現。
  一些莫名其妙的資格證書耗費了大量社會資源包括人力成本,甚至淪為笑柄。今年6月,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,總理李克強指著一項即將被取消的職業資格,詢問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鐘山:“‘國際商務專業人員’是做什麼的?鐘山,你有這個資格許可嗎?”鐘山搖了搖頭。總理也樂了:“你可是我們的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啊!連你都沒有資格,這個資格許可不是莫名其妙嗎?”
  保薦代表人資格許可“猝死”其實並不突然,而是放權簡政方向下情理之中的改革。
  在IPO中,保薦代表人一般包括保薦機構和保薦代表人。而目前的突出問題是,在保薦中本應該由保薦機構負主要責任,而實際情況卻是由於保薦代表人的稀缺,從而放大了保薦代表人的話語權,過度加大了保薦代表人的責任,人為把保薦代表人搞成了“高大上”。
  在取消資格之後,目前當務之急是要對新股發行的“保薦代表人制度”作出修改,對保薦機構的責任和保薦代表人的責任進一步作出明確劃分。取消門檻固然可喜可賀,但是更需要的是進一步完善取消之後的制度設計。
  □餘豐慧(財經評論人)  (原標題:保代資格降門檻是情理之中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q86wqhhg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